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溫哥華資訊

溫哥華地產

溫哥華教育

溫哥華財稅

新移民/招聘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馬斯克: SpaceX星艦為何三連炸?專家:馬斯克操之過急

QR Code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北京時間6月2日,據TheVerge報道,SpaceX星艦的第九次試飛再次失敗,遭遇連續第三次爆炸。專家指出,星艦的測試過程不同於之前的獵鷹9號,想一次實現所有目標導致失敗率大大提高。


美國高級空天研究學院(SAASS)的太空政策專家溫迪·惠特曼·科布(Wendy Whitman Cobb)表示,在火箭開發過程中出現這種程度的失敗其實並不罕見,特別是在測試大型火箭這樣復雜的新型航天技術時。

然而,星艦的測試方式與人們過去所熟悉的航天行業那種漸進式、穩扎穩打的開發節奏明顯不同。


“很多人覺得SpaceX的測試方式不同尋常,是因為它並不是我們過去測試火箭所采用的一貫方式。”科布表示。

邊測邊炸

從歷史上看,像美國宇航局(NASA)這樣的航天機構,或者像聯合發射聯盟(ULA)這樣的傳統航天企業,他們在開發火箭時都非常謹慎,不會輕易進行測試,除非對成功有相當的把握。

這種傳統測試方式現在仍在持續,比如NASA的太空發射系統(SLS)項目。這個項目從啟動到現在已經拖了十多年。科布指出:“他們會花盡可能長的時間來確保火箭能夠正常工作,確保發射能夠成功。”

然而,SpaceX選擇了一條不同的道路,它頻繁進行測試、接受失敗並迅速迭代。這一直是其成功的核心,使得該公司快速實現可重復使用的獵鷹9號火箭等開發進展。

然而,這也容易引發頻繁且廣為人知的失敗,破壞了發射場周邊地區環境,導致SpaceX被投訴,與監管機構發生沖突。 此外,外界還對SpaceX CEO埃隆·馬斯克(Elon Musk)與特朗普(专题)政府之間的政治關系,以及他對SpaceX相關聯邦監管工作的非民主式影響表示嚴重關切。

背離獵鷹9號測試方式


即便按照SpaceX快速推進、打破常規的行事風格,星艦的研發過程也顯得頗為混亂。雖然獵鷹9號之前也經歷了許多失敗,但總體上有一條較為清晰的發展路徑:從頻繁失敗,到逐漸減少失敗次數。而星艦的發展則更加斷斷續續,進展不穩定。

SpaceX此前的開發是漸進式的,先證明火箭本身可靠,再逐步解決更復雜的問題,比如助推器或第一級的可重復使用性。例如,該公司在測試幾年後,才開始嘗試回收獵鷹9號的助推器並重復利用。

星艦則完全不同。科布表示:“他們試圖在星艦項目上一次性實現所有目標。”也就是說,該公司在推出配備新型發動機的全新火箭的同時,還希望讓它可重復使用。“這真的是一個非常艱巨的工程挑戰。”科布稱。

對於SpaceX來說,為星艦提供動力的“猛禽”發動機,是一個特別棘手的工程難題。一方面,它的數量非常多:每枚星艦配備多達33台猛禽發動機,這些發動機密集排列在一起;另一方面,它們還必須能夠完成在太空中重新點火這一復雜任務。盡管在此前的一些星艦測試飛行中,發動機成功實現了重新點火,但它也曾成為失敗原因之一。


馬斯克豪賭火星

那麼,為什麼SpaceX要如此激進、快速地推進這一切呢?這是因為馬斯克一心想要登陸火星。從理論上講,SpaceX使用獵鷹9號等現有火箭,也可以執行火星任務,但火星任務所需的大量設備、物資和人員所產生的總重量非常巨大。要使火星任務變得相對可行,就必須能夠在一次發射中運送大量物質,這就是為什麼需要像“星艦”或NASA的SLS這樣的更大型火箭的原因。

NASA過去一直在“兩手准備”:一方面自主研發重型運載火箭,另一方面也支持星艦的開發。但隨著近期預算被削減,SLS被取消的可能性越來越大。這意味著,SpaceX可能會成為唯一能夠推動NASA火星計劃的合作方。

不過,要讓“星艦”具備開展載人任務的條件,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。要實現這一目標,還需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載人計劃。

馬斯克本周表示,他的目標是在2026年進行一次星艦飛往火星的試飛,最快在2028年啟動載人測試任務。那麼,這真的可能實現嗎?

“我認為這完全是妄想。”科布表示。她指出,SpaceX目前似乎並未認真考慮諸如為星艦添加生命維持系統、為火星建立棲息地、建設發射與著陸平台以及基礎設施制定具體計劃。
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     無評論不新聞,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
上一頁12下一頁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在此頁閱讀全文
   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58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.0015 秒